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

 為讓大小朋友們體驗傳統農業社會農忙期,以人工割稻情景,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今天舉辦「草草築藝草飛颺」,縣長翁章梁跟著老農指導,下田割稻及使用腳踏式的打穀機,將稻穀粒與莖稈分離,陪著老長輩們聊起早期農忙期的農村景象。

嘉義縣長翁章梁說,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近幾年積極推動文化梳理與傳承,透過農事體驗,還原早期農家生活,透過活動讓小朋友能重溫當時非機械化的農業社會,長輩也能再次重拾兒時記憶。

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表示,創會於民國108年,協會希望藉由培育與學習、人文藝術與創作及社區生態等議題,從稻米、菸草產業、仙草與中藥草等在地產業文化元素,以農創美學、居民集體記憶、生活樣貌及飲食習慣,與產業連結進而保存地方文化,重新找回三界埔的味道與魅力。

今年協會以在地深根友善土地為軸向,從生活與地方的角度出發,以土地教養與食農教育傳承客家文化,從彎腰學插秧著手,除了解稻米與仙草的種植、採收外,也從環境永續省思,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凝聚力社區行動,轉化社區產業新價值。

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今天舉辦草草築藝草飛颺,縣長翁章梁陪著老長輩們聊起早期在家幫忙務農情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今天舉辦草草築藝草飛颺,縣長翁章梁陪著老長輩們聊起早期在家幫忙務農情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今天舉辦草草築藝草飛颺,縣長翁章梁(左二)在老農指導下,體驗使用腳踏式打穀機。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今天舉辦草草築藝草飛颺,縣長翁章梁(左二)在老農指導下,體驗使用腳踏式打穀機。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今天到三界埔體驗割稻,老農婦教導完縣長,開心說要與縣長學生合照留念。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今天到三界埔體驗割稻,老農婦教導完縣長,開心說要與縣長學生合照留念。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香腳原鄉

嘉義市博物館今天舉辦經典工藝雲霄厝剖香腳研習表演,這項活動已連續26年;70歲工藝師邱錦雲示範從鋸竹、去竹節、浸竹、剖青、切片、切絲,到綁香腳花、展花曝曬的完整製作過程,再由製香師傅蔡增成均勻沾裹香粉,2名工藝師以熟稔手法展現難得一見的傳統製香工藝。市長黃敏惠表示,透過剖香腳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工藝,在社區、學校與博物館的共同推廣下讓傳統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市長黃敏惠表示,雲霄社區早期因地藏庵地緣關係,各類祭祀用品充足,家家戶戶幾乎皆以剖香腳為業,這裡曾是南台灣最大的香腳生產地,有「香腳原鄉」美譽。剖香腳工藝已達百年,今年也是這項研習表演活動第26年,透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嘉義在地的傳統工藝,在社區、學校與博物館的共同推廣下讓即將消失的傳統工藝能繼續傳承下去。 林森里長王廣禮表示,雲霄古道早期是諸羅城外往東,通往竹崎、梅山的重要交通要道,又位於地藏庵旁,人口及產業聚集,宗教文化與居民作息習習相關,尤其當地婦女多利用山上運下的刺竹,利用鑿刀手工剖成祭祀用香腳,另由香料師父混和多種大自然生產香粉,沾黏製成拜拜「香」。 目前手工製香已被機器取代,但早期一把把綁成「香腳花」的盛況,仍是當地居民心中的共同的記憶。不忍這技藝後繼無人,社區連續舉辦26年剖香腳展示活動,希望更多孩子有機會目睹技藝過程,去年該社區邱錦雲將家中百年「鑿刀」及劈竹「竹馬」等剖香腳器具送給博物館展出,今年於是移師到博物館圓形廣場舉辦,重現嘉義市民生活記憶。 文化局表示,自1997年起林森里每年都在社區舉辦剖香腳表演活動,去年首度與嘉博館合作,除了學校推廣以外,更受到博物館觀眾的喜愛與讚嘆。今天現場由邱錦雲親自示範剖香腳,並由製香師傅蔡增成將剖好的香腳以中藥製成的香粉手工勻香,是難得一見的傳統製香工藝。這項工藝遲遲無法找到傳承的有心人,但仍是社區居民生活記憶的一段重要歷史。 今天活動,市長黃敏惠、副市長陳淑慧、林森里長王廣禮及議員等來賓受邀出席,並結合嘉大附小鄉土教學內容,邀請10個班級將近300名師生到場觀賞。 工藝師邱錦雲示範製作過程。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工藝師邱錦雲示範製作過程。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蔡增成示範均勻沾裹香粉。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蔡增成示範均勻沾裹香粉。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大附小師生到場觀賞傳統工藝。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大附小師生到場觀賞傳統工藝。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右)與工藝師邱錦雲合影。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右)與工藝師邱錦雲合影。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王功故事館

 「一生中,至少當一次傻瓜。」日本阿公木村秋則堅持自然農法的精神感動彰化縣芳苑子弟林士琦,6年前返鄉種咖啡樹,歷經數不清的挫折,今年進入量產期,今天起在王功故事館一連3天展出他的咖啡田多樣化農產品,見證彰化縣西南角青創基地在王功萌芽。

蚵畫人生國際有限公司邀請53歲林士琦、22歲施佩辰、30歲許雅娟,今天到28日用產品在王功故事館「說故事」。王功蚵藝協會理事長余季表示,王功地區面臨人口老化,王功蚵藝等在地社團除了協助老蚵農投入觀光旅遊產業,再創職場第二春,這次選在王功漁火節舉辦期間辦理這次具有王功特色的展覽,期待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協會近期內也將舉辦多場次課程,增進在地青年創意創業的能力。

林士琦6年多前離開證券公司,回到家鄉陪伴年近八旬的父母並幫忙農務,看到雙親的田裡種了木瓜、無花果、樹葡萄、荔枝等20多種水果、10種蔬菜,使用噴化學藥劑殺蟲施肥的慣性農法,種出「漂亮」蔬果,卻不是林士琦認為的好蔬果。

「真正的好作物是自然農法種植,長得不大又不漂亮。」但是,要種什麼農作物才好呢?林士琦想起10多年前祖母生病住院,當時僱用的本國籍看護得知他家有地,送6株咖啡樹苗,他的父母種在自家農園,兩棵存活和長大結果,「好像沒人在沿海農地種咖啡樹?」於是林士琦和父母商量代管部分農地,買400多棵咖啡樹苗種植。

買咖啡樹苗之前,林士琦請教很多農民叔叔伯伯,一致建議「海邊種不活咖啡樹,放棄啦,不要嘸睬工。」林士琦想起日本阿公木村秋則「一生中,至少當一次傻瓜。」堅持用自然農法種蘋果的故事,就很堅持的買400多棵咖啡樹苗,陸續枯死約3/4,林士琦心慌地四處求問,經人輾轉介紹到嘉義找台灣「咖啡王子」之稱的方政倫,得到專業指導,提高咖啡樹的存活率,今年進入量產期。

咖啡樹怕艷陽高照,林士琦種檸檬、柚子、木瓜、釋迦為咖啡樹遮陽,因此林士琦除了產製咖啡豆,也有新鮮水果和檸檬果乾等副產品,這次都在王功故事館展出。同時展覽的還有埔鹽鄉子弟施佩辰,剛從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畢業,製作地墊、坐墊等簇絨工藝品,蚵畫人生公司員工許雅娟下班和休假日畫動漫圖卡,及利用廢材利用製作杯墊等用品開啟斜槓人生。

蚵畫人生執行長梁鳳蓉表示,王功蚵畫人生過去培養身障者就業能力,被輔導的身障者已步入老年,王功蚵畫人生拓展服務面向,提供場地作為大王功地區青年的創業基地,希望這一檔展覽能讓王功故事館進一步成為在地農特產品展示中心。

彰化縣王功故事館今天起一連3天展出青創作品。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王功故事館今天起一連3天展出青創作品。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埔鹽子弟施佩辰選擇從王功故事館作為創業的出發點。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埔鹽子弟施佩辰選擇從王功故事館作為創業的出發點。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許雅娟這次展出手工藝品,邁向斜槓人生。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許雅娟這次展出手工藝品,邁向斜槓人生。記者簡慧珍/攝影
咖啡身障者自然農法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湖南懷化/芋頭侗寨 小布達拉宮

 湖南懷化,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8.64%,民俗多彩,有中國大陸最美侗鄉,有原生態的苗寨,有高山花瑤,居住著漢、侗、苗、瑤、土家等51個民族,擁有16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69個傳統村落。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芋頭侗寨,至今有640多年歷史。古寨內現存鼓樓均為純木結構,不施一釘一鉚;鼓樓懸臂和翹簷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栩栩如生,是侗族建築的「實物博物館」,有侗鄉的「小布達拉宮」美稱。

洪江古商城,堪稱大陸江南民居古建築之經典。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洪江古商城,堪稱大陸江南民居古建築之經典。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一條芋頭溪蜿蜒曲折於侗寨間,纏起一道道古橋,串起一座座鼓樓,連起一棟棟民居…,芋頭侗寨,是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的古村寨,因山巒形似一顆山芋頭而得名。

侗寨是典型的山地溝谷侗寨,整個寨子沿山勢曲線布局,形成獨特的「山脊型」與「山谷型」參差錯落「杆欄式」吊腳樓群,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明朝建築格局和清代中期建築實物。

皇都侗寨,濃鬱的侗族風情。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皇都侗寨,濃鬱的侗族風情。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皇都侗寨,由頭寨、尾寨、盤寨、新寨等四個純侗族村寨組成。侗寨人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攔門酒、合攏宴妙趣橫生,普修橋、鼓樓工藝精湛,被列為中國八個經典村落景觀之一。

棲身於翠綠群山中的皇都侗寨,飯養身,歌養心,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一灣碧水穿寨而過,一棟棟吊腳樓錯落有致地佇立在河兩岸,既有山水之美,又有田園之勝,更具民俗之萃,濃郁的侗族風情俯仰皆拾,現已建成為「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

芋頭侗寨,有侗鄉的「小布達拉宮」美稱。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芋頭侗寨,有侗鄉的「小布達拉宮」美稱。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頭寨、盤寨、尾寨、新寨四個村寨,前三個寨子連為一體,新寨則是處於一個半島上,由風雨橋(普修橋)和公路相通,與另三個寨子隔河相望。

皇都侗寨是侗族村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之一,現有吊角樓500餘座,形成氣勢磅礡的侗族吊角樓群。寨中現存鼓樓四座,風雨橋一座。

地筍苗寨,也是知名的懷化古村,位於靖州縣三鍬鄉境內,是中國大陸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區。

熱熱鬧鬧的合攏宴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熱熱鬧鬧的合攏宴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吊腳樓群因山就勢,順坡而建,左右比翼,前後參差,居中平坦軒敞處,則為公共活動場地及井、池塘等公共設施分布。順應了「有山靠山、有崗靠崗、有溪依溪、有塘繞塘」的苗家民居選址原則,表達了苗民上應蒼天、下合大地的吉祥祈求,可說是「陽宅須教擇地形,背山而水稱人心」。

霞映萬佛山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霞映萬佛山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非遺表演高椅儺戲《杠菩薩》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非遺表演高椅儺戲《杠菩薩》 圖/本報湖南懷化傳真
生態
Advertisement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雨災

 日本山形縣及新潟縣等地這兩天遭受破紀錄大雨侵襲,多地房屋進水,道路被淹沒,橋樑也坍塌,截至當地時間 4 日早晨,日本 6 縣已有超 10 萬人緊急避難。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一部分線路今 ( 4 ) 日也全天停運,多條日本國道已暫停通行。

據《 日本放送協會 》( NHK)報導,以日本新潟縣和山形縣為中心的多個地區遭遇特大暴雨。已造成多地區停電停水和訊號不佳。日本山形新幹線的福島至新莊路段已全天停運,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一部分線路也在今天全天停運。此外之外也包括多條日本國道已暫停通行。

日本氣象廳今日再發布新潟縣大雨特別警報,截至今天上午 8 時止的 24 小時累積雨量,新潟縣關川村高達 560 毫米、同縣村上市 410 毫米、福島縣北塩原村 314.5 毫米、山形縣飯豐町 306.5 毫米,都創當地觀測史上最大雨量紀錄。

《日本放送協會》報導,日本政府發言人松野博一今日表示,截至日本時間今天上午 9 時 30 分止,已接獲有 2 位民眾生死未卜的報告,目前多條河川氾濫、各地出現土石崩落和民宅泡水等災情。

松野博一說,日本新潟縣與山形縣的地方首長今天已提出人命救助與水災協助等災害派遣請求,中央目前已派遣部隊前往救援。

日本山形縣及新潟縣遭受大雨侵襲,多輛車子泡水。   圖: 翻攝自《日本放送協會》( NHK)新聞畫面
© 由 新頭殼 提供日本山形縣及新潟縣遭受大雨侵襲,多輛車子泡水。   圖: 翻攝自《日本放送協會》( NHK)新聞畫面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

 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活動中心展售許多平價手工藝品,幾乎全是由社區理事長妻子楊麗香自學巧手,利用當地海邊的漂流木、貝類貝殼打造而成,精巧作品獨一無二;她同時也教社區長輩創作,甚至輸出經驗到鄰近社區及校園,成為水尾社區發展重要幕後推手。

從小在水尾海邊長大的楊麗香,3年前因為丈夫方建中擔任水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夫唱婦隨」開始接觸社區事務,還就地取材創作手工藝品。作品包含浮球彩繪、漂流木手杖、花盆、人偶、花束等擺飾與吊飾,展售收入全數投入協會發展使用。

楊麗香說,平常都會利用清晨或黃昏到海邊散步時,順手撿拾漂流木與貝殼或奇石,並利用在活動中心櫃台「顧門」時間創作,有時1件作品邊想邊做要花3天時間,有的靈感迸發3小時就能完成。

水尾里長梁清文說,楊麗香個性較含蓄,多次請託將手工藝品創作作為社區活動課程,她幾經掙扎才答應,勇敢面對群眾,手把手教老人、小孩創作,頗受好評也創造協會收益,比她老公還厲害。

楊麗香笑說「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會繼續創作下去」,歡迎大家來水尾遊玩時,可造訪活動中心吹冷氣、歇歇腳,有看到喜歡的藝品就買回家,替社區發展盡分心力。

漂流木冷氣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義竹埤前社區

 由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在各縣市參賽單位激烈競爭下,由9名專業評審委員現場實地審查後,埤前社區脫穎而出,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殊榮,顯現社區長期自發性維護環境品質 獲得委員肯定。

埤前社區內舊有埤塘長年閒置荒廢,水質優養化嚴重,無法有效達成滯洪與蓄水功能,導致周邊住家衍生淹水與環境衛生問題,透過農委會「埤塘改善工程補助計畫」,及環保局「社區環境調查改造計畫」資源挹注下,融入當地農村景色風貌為理念營造。

社區居民植栽綠美化,整修埤塘,發揮防洪、灌溉、生態保護效益、防災及環境教育為主軸,將社區打造成適宜老人安居養老、青農返鄉打拚的優質生活環境,讓舊有農村再現風華,居民自動自發維護環境整潔,翻轉成為各機關團體觀摩的模範社區。

環保局長張根穆說,建築園冶獎,從「園冶」之名,代表從建築中擷取創新奧妙精神,發掘具有特色的建築作品,喚起業界重視建築景觀設計,並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達到觀摩、承傳及教學相長的效果。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辦理公共建築景觀類、校園建築景觀類、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評比,由專業評審進行各項嚴謹的評比,遴選出具景觀、美學、休憩、教育、歷史、文化與環境建築內涵作品,透過建築園冶獎結合民間企業、社區、學校與政合作及資源挹注,將生活周遭環境營造融入在地環境特色,打造環境新美學。

張根穆感謝鄉埤前社區長期對環境付出貢獻,希望藉埤前社區作為模範表率,讓嘉縣各社區共同加入維護優質生活環境的行列。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2022建築園冶獎,嘉縣環保局推薦義竹鄉埤前社區,以生態埤塘及閒置空間綠美化工程代表參賽,榮獲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圖/嘉縣府提供
建築綠美化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