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台灣的古道

 浸水營國家步道東段-加羅坂出入口去年受颱風影響,道路嚴重受損無法通行,經7個月修復,完成步道整修及倒木清理,2月28日將全線恢復開放通行,歡迎民眾走訪這條神秘古道。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今天發布訊息表示,浸水營國家步道東段自去年7月起連續受到凱米、山陀兒、康芮及天兔等颱風侵襲,豐沛雨量致使步道路面崩塌與聯外道路嚴重受損而無法通行,為確保遊客登山安全,封閉時間達7個月之久。透過台東分署評估與修復,完成步道崩塌整修及風倒木清理。

浸水營國家步道位於南台灣中低海拔闊葉林中,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屬於雙向進出,西起屏東縣大漢林道,東接台東縣大武鄉加羅板部落,總長15.9公里,步行時間約6至8小時。

步道沿途保留許多清代營盤及日治時期駐在所、神社、吊橋等歷史遺跡,因步道地理環境受到季風影響,使得林相資源及野生動物豐富,其中以蕨類及蘭科植物最為豐盛精彩,是一條富含人文史跡與特殊自然生態景觀的步道。

台東分署提醒,山區易有區域性降雨及落石崩塌發生,建議民眾進行評估及做好完善的登山規劃,且隨時注意步道及大漢林道最新路況資訊。並落實無痕山林,垃圾自行帶下山,不干擾野生動植物。相關訊息可上台灣山林悠遊網查詢。(編輯:張雅淨)1140225


前總統蔡英文繼日前爬了阿朗壹古道,再度挑戰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蔡英文今(1)日透過臉書表示,如果上次的阿朗壹古道是讓她「走到懷疑人生」,這次的樟之細路,是讓樂樂「走到懷疑狗生」,更具挑戰性。

「走自然的步道,讀人文的故事!」蔡英文表示,上次爬了屏東的阿朗壹古道後,她的爬山魂漸漸地被開啟,有人建議她,可以到台三線的「樟之細路」走走。

蔡英文說,400年來,桃竹苗台三線沿線的山林古道中,保留了許多當年客家人開墾的歷史遺跡,與原住民生活的人文景觀,也為打造國際級長距步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蔡英文提到,她擔任總統前,一直想要推動「浪漫台三線」計劃,8年過去了,從2016年開始規劃「樟之細路」,到實地踏查古道,進行環境整理,再到後續的發掘人文脈絡與生態資源,期待讓這一條自然步道,成為文化路徑,串起周邊聚落;也成為回家的路,帶領產業發展,讓年輕人返鄉。

蔡英文說,前天中午,她從桃園龍潭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出發,沿途經大平紅橋、清水坑古道、小粗坑古道,再到新竹關西的十寮山、八寮古道到金廣成文化館,走了四個小時,昨天一早,她又繼續從渡南古道、渡船頭、飛鳳古道關西段,也走了將近四個小時。

蔡英文提到,如果上次的阿朗壹古道是讓她「走到懷疑人生」,這次的樟之細路就是讓樂樂也「走到懷疑狗生」,更具挑戰性。

蔡英文說,西班牙有朝聖之路,台灣的淡蘭古道、樟之細路與山海圳三條步道,也是登上世界舞台的步道;她呼籲,有機會得空,大家一定要親身走一次樟之細路,「朝聖」國際級的台灣之美。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自來水

 消毒飲用水時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罹患特定癌症的風險!一項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指出,以氯消毒飲用水的過程會產生化學副產物,導致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增加33%,大腸癌風險則上升15%。

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自1908年開始在紐澤西州澤西市的飲用水中添加氯進行消毒,成功消除了霍亂和傷寒等水媒疾病,隨後這種做法迅速在全國、全球推廣,成為公共衛生的基本措施。不過,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赫爾特(Emilie Helte)等人研究發現,飲用水中主要的致癌物質「三鹵甲烷」(THMs),是水中有機物和氯反應所形成,幾乎存在於美國和歐盟等所有的公共供水系統中。赫爾特向《衛報》表示:「我們看到的結果令人震驚,我們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研究。」

此外,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組」(EWG)長期以來一直警告,三鹵甲烷和鹵乙酸(HAAs)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和生殖問題的風險。

這項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期刊上的新研究,綜合分析了30項科學研究,涉及超過9萬名參與者,發現當三鹵甲烷濃度達40 ppb(十億分之一)時,癌症風險就明顯升高。根據EWG在2013至2019年的數據,紐約市自來水中的三鹵甲烷濃度為38.1 ppb。美國目前規定飲用水中三鹵甲烷含量不得超過80 ppb,而「環境工作組」建議上限應為0.15 ppb。

赫爾特指出,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她說:「使用足夠的消毒劑非常重要」,但安裝新的過濾系統來去除有害毒素的成本很高。目前,她建議民眾繼續飲用自來水,並在家中使用顆粒活性碳來過濾有害化學物質。

不過,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曾對此表示,「早已持續進行檢驗監測,歷年來檢驗結果顯示,本處供應的自來水三鹵甲烷含量均小於10ppb,遠低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及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限值(80ppb),對健康影響微乎其微,民眾不必驚慌,可安心直接飲用。」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雨水節氣

 2025年2月18日18點07分,「雨水節氣正式來臨,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象徵著春天的降臨,萬物開始復甦。雨水落在枯木上,讓大地迎來生機,落在乾裂的黃土地上,種子得以萌芽。這是一個象徵希望與新生的節氣,提醒人們要開始為一整年的豐收與健康做準備。

民俗專家楊登嵙教授表示,進入雨水節氣後,氣溫逐漸回升,但濕度也隨之增加,寒濕之氣仍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過敏性疾病、關節問題及呼吸道疾病更容易發作。根據五行養生法,此時應調整飲食、衣著與作息,掌握正確的開運與養生之道,讓自己順應節氣變化,避開疾病,迎來好運。

1. 食的養生與禁忌

多吃甘潤少酸:此時應避免過多酸味食物,建議多攝取微甜且滋潤的食材,如蓮子、紅棗、桂圓、百合、糯米、淮山、甘蔗、黃豆芽、綠葉蔬菜、甜椒、枇杷、芭樂、粥等,以養脾健胃。

避免過度進補:年後不宜大量食補,應以平補為主,多喝溫開水,保持身體水分平衡。

驅寒去濕:可飲用紅糖薑棗茶,泡熱水澡或泡腳,幫助驅寒除濕,促進血液循環。

茶飲祛濕:雨水時節濕氣重,可用菊花、甜菊、萬壽菊、甜薄荷、薰衣草、百里香、綠茶、玫瑰等泡茶,幫助利尿排濕,減少體內積濕。

2. 衣的養生與禁忌

「洋蔥式穿搭」應對氣溫變化:春季氣溫多變,早晚依舊寒冷,棉衣不可驟減,以防風寒入侵,造成感冒或關節不適。

防潮防濕:雨水節氣濕氣較重,衣物應保持乾燥,避免長時間穿濕衣,防止寒濕入侵身體,影響健康。

3. 住的養生與禁忌

室內環境調整:可在居家環境種植綠葉植物,不僅能增添生氣,也有助於空氣淨化,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穿襪子睡覺: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羊毛襪,保持雙腳溫暖,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4. 行的養生與禁忌

外出防寒保暖:日夜溫差仍大,晨間運動時建議穿戴外套,特別注意頸部和四肢保暖,避免受涼。

攜帶雨具:雨水節氣多雨,出門記得攜帶雨傘或雨衣,避免因淋濕而感冒。

5. 育的養生與禁忌

保持心情開朗: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應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變化,避免生悶氣或情緒過於激動,以免影響肝氣運行。

預防「春睏」:春季濕氣較重,容易導致精神不濟,應適當增加活動量,如戶外散步、爬樓梯、家務運動等,以提高新陳代謝,改善疲倦感。

運動養陽氣:選擇和緩的運動,如瑜珈、伸展操、氣功等,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適應氣候變化。

6. 樂的養生與禁忌

室內運動取代戶外活動:雨水時節常遇陰雨天,不便外出運動,可在家鋪上瑜珈墊做運動,或透過健身環、跳繩、居家健身設備等方式,達到運動效果。

音樂紓壓:適當聆聽柔和輕快的音樂,如古典樂、輕音樂等,有助於舒緩壓力,提升內在平衡感。

雨水節氣特別提醒:這些生肖要注意健康

2025年雨水節氣期間,以下生肖需特別注意健康:兔、龍、猴、蛇。

這段時間寒濕之氣較重,這些生肖的人要特別留意以下健康問題: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

皮膚問題(如濕疹、過敏)

關節不適(如風濕、關節炎)

建議加強保暖,避免潮濕環境,調整飲食以減少體內濕氣累積。

「雨水」節氣標誌著春天的正式來臨,氣溫逐漸回暖,但濕氣也隨之增加。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從飲食、穿衣、居住、行動、運動、娛樂等各方面入手,不僅能提升健康運,也能順應時節開運。順應自然變化,保持身心平衡,就能迎來春天的生機與財氣!